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5
0
自我挑戰組

《道德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5

《道德經》Day 5:上善若水(治水)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(有靜),居眾之所惡,最接近道的工程師們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歡迎來到《道德經》Day 5!今天我們深入第 8-9 章,探索老子最著名的智慧之一:「上善若水」。水看似柔弱,卻能滋養萬物,流向低處而不爭功勞,這種「不爭」的力量讓它最接近「道」。

在老子時代,治水是國家治理的關鍵,洪水氾濫時,硬擋不如疏導,這與現代 IT 基礎設施如出一轍:後端工程師、DevOps、資安人員默默支撐系統,卻常被忽略。他們的工作像水,處於「眾人之所惡」的幕後,卻讓一切順暢運作。

這 8 章在通行版和帛書版裡,對「水」的描述有點不同:
通行版: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強調水不爭、不計較,卻能滋養萬物。
帛書版:上善治水。水善利萬物而有靜。強調水是平靜的,把「水」和「治理」放在一起,像在講怎麼管理國家或世界。

第 8 章教我們像水一樣柔和謙遜,第 9 章提醒功成後懂得退場,避免「過滿則溢」的危機。這兩章不僅是哲學指引,也像 IT 系統的設計藍圖,教我們如何在職場與程式開發中找到平衡。

今天我們將從原文、白話解釋到 IT 聯想,深入「上善若水」與「功成身退」的智慧,一起探索如何在生活中實踐「不爭」與「放下」。

原文區

通行版 第 8-9 章
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萬物而不爭,處衆人之所惡,故幾於道。
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
夫唯不爭,故無尤。
	
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;揣而銳之,不可長保。
金玉滿堂,莫之能守;富貴而驕,自遺其咎。
功遂身退天之道。

帛書版 第五十二章 治水 / 第五十三章 持盈

上善治水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之所惡 故幾於道矣
居善地 心善淵 予善天 言善信 正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
夫唯不爭 故無尤

持而盈之 不若亓已 揣而銳之 不可常葆之
金玉盈室 莫之守也 貴富而驕 自遺咎也
功述身芮 天之道也

白話文解釋

老子說:做人最高的境界,就像水一樣。
水能讓所有東西生長,卻不跟任何東西爭搶,它總是往最低的地方流。甘居沒人想去的角落,內心平靜。這份「不爭」的力量,讓水最接近「道」。學水做人,我們應該:

  • 心胸寬廣(心善淵):心像深淵,包容一切,不因小事動搖。
  • 真誠待人(與善仁):像水滋養萬物,對人真誠友善,不計較得失。
  • 說話誠實(言善信):說話像水般清澈,誠信為本。
  • 管理公平(正善治):像治水疏導洪流,管理團隊要公正,順勢而為。
  • 做事專業(事善能):像水適應各種地形,做事要有能力,靈活應對。
  • 抓準時機(動善時):像水流動的時機,行動要恰到好處。

因為不爭功勞,水沒有怨恨與麻煩(無尤)。

接著老子又提醒:
一個杯子裝得太滿會溢出,一把刀磨得太鋒利很快就會崩。房子裡堆滿金銀財寶,沒有人能永遠守得住。得到富貴又驕傲的人,最後會自找麻煩。

所以最聰明的做法,是在功成之後懂得退下,這才符合「天之道」。就像太陽升到最高點後一定會落下,萬事都有它的循環。

意思整理

  • 水的特性
    水能幫助萬物,卻不跟萬物爭位置。
    它總是往低處流(大家不喜歡的地方),但正因如此,它最接近「道」。

  • 做人也可以像水:
    找到合適的位置(居善地)。
    心胸要深沉(心善淵)。
    說話要誠實(言善信)。
    做事要有能力(事善能)。
    行動要抓對時機(動善時)。

  • 不爭與無尤
    因為水不爭,所以不會有怨恨或麻煩。
    人也是,如果總是要爭第一,反而容易出事。

  • 持盈與退身
    裝滿就會溢出,太鋒利也會折斷。
    金銀財寶堆滿屋,守不住;富貴還驕傲,會自己招災。
    成功後要懂得退場,這才是自然的規律。

  • 通行版 vs 帛書版差異
    通行版:「上善若水」= 水是一種比喻,像水一樣就是最好。
    帛書版:「上善治水」= 更實際,好像在講治國要像治水,順著水勢而行,不要強行阻擋。
    通行版比較強調不爭,帛書版比較強調內心平靜,也許不爭所以內心平靜。

簡單心得

寫程式像水:乾淨、簡單的程式碼最耐用;過度炫技、複雜化,維護不久就會出錯。
系統像治水:大流量要分散,不要硬塞一台伺服器。要懂得「疏導」而不是「堵住」。
職涯像滿盈:一個人到達高峰時,最需要的不是再往上衝,而是懂退、懂分享,這樣才不會自毀。

處眾人之惡,若用 IT 來想像

  • 後端工程師 vs 前端工程師
    前端畫面漂亮、光鮮亮麗,大家看得到;
    後端在黑黑的伺服器裡面處理資料、API,常常沒人注意。
    後端就像「處眾人之惡」:默默做看不見又繁瑣的工作,但整個系統能不能跑,其實全靠它。

  • 基礎設施(Infrastructure / DevOps)
    開發人員愛寫功能,但伺服器維運、CI/CD、自動化測試,常常被嫌麻煩、甚至不被重視。
    可是一旦出問題(例如系統掛掉),大家才知道這些基礎設施的重要。
    這就像水流到最低處,沒人想管,但卻是支撐全局的關鍵。

  • Bug Fix / 技術債清理
    大家都想做新功能,因為「好看」又容易拿績效;
    但去修 bug、補 legacy code、清技術債,沒人搶著做。
    「處眾人之惡」就是有人願意去做這些冷門、麻煩的工作,結果卻是讓整個專案更穩定。

  • 資安 / Logging / 監控
    這些東西常被視為「花時間卻不賺錢」的部分,沒有漂亮 UI,也不直接帶來新客戶。
    但它們就是那個「大家不愛做,卻最不可或缺」的低處。

在 IT 世界裡,「處眾人之惡」就是去承擔著那些看不見、卻是系統生命線的工作。
這些角色不華麗、不顯眼,卻像水一樣默默滋養萬物,讓系統能穩定流動。
真正懂得「像水」的工程師,不是永遠追光的人,而是願意走到黑暗角落、把基礎打穩的人。

結語

這兩章讓我們看到「水」的柔和和「滿盈的危險」:
水:教我們做人要謙遜,做事要順勢,就算處在低谷或處理麻煩的事,內心也是很平靜。
持盈:提醒我們凡事要適可而止,懂退就是智慧。

不管是生活、職場、還是 IT 系統的設計,柔軟和退讓,往往比強硬和執著更能長久。

參考


上一篇
《道德經》Day 4:道若虛空,無私平衡,卻能生養萬物
系列文
《道德經》三十天閱讀之旅:初學者的經典探索5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